南朝石刻,是丹陽歷史文化積淀的一張名片,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其獨特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具有世界唯一性。
丹陽是南朝齊梁帝王故里,素有“江南文物之邦”的美稱,鳳凰山、王家山遺址印證了丹陽悠久的歷史,南朝帝王陵墓及其石刻被公認為全國文物之瑰寶。尤其是南朝石刻雄渾魄麗、流暢生動、蓄勢待發(fā),體現(xiàn)了古代精湛的雕刻藝術,其藝術價值可以和同時代的北魏云崗石窟、龍門石窟相提并論。
旅游,是丹陽的弱項,是丹陽人幾經努力而難見成效的一塊“短板”。
如何將不可多得的石刻資源充分保護和利用起來,發(fā)展好丹陽的旅游業(yè)?在今天,我們有了新的期待——
4421件石刻運抵丹陽
在2008年12月19日下午,當最后一輛滿載著石刻的卡車駛進華萊士公司大門時,歷時20天的押運任務圓滿完成,加拿大籍華人吳杰森向丹陽市人民政府捐贈的4421件石刻文物全部運抵我市,負責運輸工作的市文化局局長陳利慧終于松了一口氣。
在陳利慧的記憶里,這個石刻項目早在2006年就開始洽談了,但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直到去年下半年,事情才有了新的轉機。2008年11月中旬,丹陽市政府與吳杰森簽訂捐贈協(xié)議,協(xié)議要求在12月底前將4000余件石刻由上海運到丹陽。
這4421件石刻目前暫時存放在華萊士公司廠區(qū)內。經過工作人員的整理和歸類,這批石刻共分陵墓石刻、宗教類石刻、古建筑類石刻、生產生活類石刻四大類。其中陵墓石刻大部分是精品,包括石人像(文官、武官)、石馬、石羊、石獅子、墓碑等,尤以霍去病墓前的一只石馬最為珍貴,屬于國寶級的文物;宗教類石刻有石獅子、十八羅漢、菩薩等,僅石獅就有四五百件;古建筑類石刻有石礎(石鼓)等;生產生活類石刻則主要是拴馬樁、上下馬石、石盆、石裝飾、石缸、石雕等。
為了便于管理和展示這些大大小小的石刻,工作人員對它們進行了初步整理,按門類、劃區(qū)域進行擺放,然后重新編碼、登記造冊等;并將在華萊士公司內搭建一個800平方米的鋼結構大棚,把部分石刻精品移入大棚保管;同時,加強了文物安全保衛(wèi)措施,安裝了監(jiān)控設施,專門安排了4位保安人員24小時值守,確保萬無一失。
驚心動魄的押運
說起那次歷時20天、驚心動魄的押運任務,每一位參與押運的人員似乎又都沉浸到當初那繃緊弦、高強度的工作氛圍中了。
每天從上海發(fā)回近10輛運輸卡車,每車載重25噸以上,總共運了20天。從這一串數(shù)字不難算出4421件石刻的龐大分量,也不難看出這趟運輸任務的艱巨。
11月中旬簽約,12月1日就開始運輸,由于時間短、任務重,為了順利完成運輸任務,市文化局專門成立了石刻運輸領導小組,由陳利慧局長擔任組長,副組長由專門抽調的符澤、張大龍兩位副局長擔任,另外還選調了15名年輕同志專門成立石刻運輸工作班子。上海方面裝運工作由張大龍負責,丹陽方面的卸載工作由符澤負責,孫兆福則負責沿途押運。市招標辦也是特事特辦,在市紀委、監(jiān)察局的監(jiān)督下,在3天內完成了原本需要兩三個月的招標工程,由丹陽鼎江物流公司承擔運輸任務。
數(shù)十輛車組成的運輸隊,每天早晨五點便從丹陽出發(fā)趕往上海裝載石刻。為了確保石刻的安全,避免出現(xiàn)差錯,每件石刻文物裝車后都要一一登記、核對,經駕駛員、裝貨、登記、押運多方面確認一致才能出車。由于石刻數(shù)量的龐大,上海方面動用了4輛鏟車、2臺吊機進行石刻的裝運,然而就是這樣,每輛車裝載完畢也至少需要花費三個小時。
出于安全的考慮,負載25噸以上的卡車行駛速度相當緩慢,從上海到丹陽一路要花費6小時,而且運輸路途中不能有半點停留,這就給駕駛員、押運人員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和考驗。
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次是12月18日那天夜晚。退伍軍人王國生在裝載石刻完畢從上海出發(fā)已是下午6點了,當車開到昆山路段時突然拋錨,運輸車水箱破裂,無法再向前行駛。駕駛員當即趕回上海調新水箱,王國生則留下負責看守石刻,直到第二天凌晨3點多鐘,更換了新水箱的運輸車才順利開動,到達丹陽時已經是天亮時分。而王國生顧不上休息,又馬不停蹄地趕回上海繼續(xù)下一輪的押運工作。
20天的時間,4421件石刻,70多車次的運輸量,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種種無法預料的困難與考驗,面對這些,整個運輸團隊不抱怨、不扯皮,憑著一腔熱情,相互配合協(xié)作打了一場漂亮仗。同時整個運輸費用也比預算的100萬元節(jié)約了70%。
籌建亞洲最大石刻藝術博物館
我市接受這么多石刻捐贈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建一座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石刻,是丹陽得天獨厚的文物資源。目前,我國六朝陵墓石刻共存有31處,以丹陽遺存最多,有11處26件。丹陽的南朝帝王陵墓及其石刻被公認為全國文物之瑰寶。尤其是南朝石刻雄渾魄麗、流暢生動、蓄勢待發(fā),體現(xiàn)了古代精湛的雕刻藝術,其藝術價值可以和同時代的北魏云崗石窟、龍門石窟相提并論。
歷經1500年滄桑歲月的丹陽南朝石刻,不但文物形制完整、形體碩大(陵口石刻),而且數(shù)量最多、保護最好(梁文帝建陵共計四組八件)、(齊景帝修安陵)。其中修安陵石刻——“天祿”作為南朝歷史文化遺存的代表作、丹陽燦爛歷史文明的象征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復制展出并收藏。日本NHK電視臺也曾為“麒麟從何處來”的專題片,專程赴丹陽實地攝影制片,在日本放映宣傳。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評審委員會副主任鄭孝■考察丹陽時也曾說過,丹陽南朝陵墓石刻不但是國寶,而且還是國寶中的精品。
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還介紹:“加上此次我市接受捐贈的4000余件石刻,現(xiàn)在我市擁有的石刻具有數(shù)量多、門類最全、年代跨度最大等獨特優(yōu)勢,這些石刻內容豐富,包含了中國石刻藝術從起源到輝煌各個階段,從西漢到清代、民國年間的石刻文物,具有極大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以此為內容籌建的中國石刻藝術博物館,也是國內同門類博物館不可比擬的。”
旅游產業(yè)將進入“快車道”
事實上,籌建中國石刻藝術博物館只是我市做強南朝陵墓石刻保護和利用項目、推進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市委書記李茂川曾在多個場合提出,丹陽創(chuàng)建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實現(xiàn)旅游產業(yè)的突破,必須走“錯位發(fā)展”之路,主打“文化旅游”的品牌。
丹陽正具備發(fā)展“文化旅游”的基礎。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yè)——文化旅游,其核心就是文物。丹陽的石刻文物是一個媒介,可以引入更多的朋友,開展石刻藝術的研究和保護;可以推進丹陽的旅游產業(yè)進入發(fā)展“快車道”,主打“文化旅游項目”的品牌;也可以提高丹陽的城市品位,改善丹陽的人文自然景觀,促進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
目前,我市的南朝陵墓石刻保護規(guī)劃已獲國家文物局批準。根據(jù)規(guī)劃要求,結合丹陽陵墓石刻分布廣、規(guī)格不同、保護狀況各異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不一的特點,我市已經委托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擔綱占地5000畝的南朝石刻風景區(qū)的設計?,F(xiàn)在初步概念性規(guī)劃已經出稿,中國石刻藝術博物館是其中一項主要內容。
據(jù)介紹,整個南朝石刻風景區(qū)占地5000畝,初步規(guī)劃3000畝。景區(qū)內重點規(guī)劃建設丹陽齊梁文化公園、齊梁文化生態(tài)公園、中國石刻藝術博物館、齊梁歷史文化博物館。根據(jù)石刻分布情況,將以最具影響、保護狀態(tài)相對完好,交通比較便捷,恢復歷史生態(tài)環(huán)境景觀可行性最大的荊林三城巷石刻群為中心建設一座“丹陽齊梁文化公園”,使其成為丹陽文物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保護轉化成旅游經濟發(fā)展的最強紐帶;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風貌獨特的泰山水庫、水晶山森林資源和齊梁文化有機結合開發(fā)利用,打造一座目前國內遺留的文化娛樂、觀光休閑為一體的齊梁文化生態(tài)公園。兩座公園內分別建設“中國石刻藝術博物館”、“齊梁文化博物館”。
“丹陽齊梁文化公園”,規(guī)劃范圍:以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為中心、占地1.5平方公里。其主要景觀包括:以梁文帝建陵為中心,打造齊梁文化景觀;考古調查百墓山,條件許可時發(fā)掘1~2座陵墓,在建陵與白墓山之間建一條通道,通道兩側恢復建造齊梁文化景觀;在建陵與修安陵之間的東面、蕭梁河以西建一座“中國石刻藝術博物館”;恢復蕭梁河,由水道一路觀賞運河兩岸風光至陵口入蕭梁河到達齊梁文化景區(qū)碼頭上岸。
“齊梁文化生態(tài)公園”,規(guī)劃范圍:以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為中心,占地7平方公里,建造一座齊梁文化生態(tài)公園。主要景觀包括:在建陵和修安陵之間的西南方向建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齊梁文化博物館”;利用泰山水庫水資源建造一座水上樂園;利用水晶山森林資源,在泰山水庫、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三角地帶建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度假村。